昨日上午 10 时小米手机 1S 开放首轮购买活动于不足 30 分钟把 20 万部全部订购,有抱怨网速不够高,但同时也有人对这样一个高效的销售记录表示惊讶,甚至是怀疑。

昨日小米在开放购买活动半个多小时后便宣布 20 万部小米手机 1S 在近半小时抢订完毕,部分用户下单但 48 小时后未支付的购买名额将会作放弃论,给多未抢购成功用户在上午 11 时以前进行排队登记,并需要 24 小时内支付费用。所以有网民怀疑这只是销售的手段 – 所谓的 "饥饿营销",不一定是真实的销售情况。

另一方面,有指小米 2 以人民币 1,999 元 “超低价” 开售, 9 月才会推出工程机,正式版本更要等到 10 月,所以有部份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并称小米的做法是 “期货模式” – 看似定价超低,但其实在销售的初期不能做到无限量供应,等到真正无限量供应时可能离发布已经有好一段时间,到时手机相关的零件成本早已大幅降低,小米二代的盈利仍将维持相当的水平。

对此,小米方面并未做出正面回应,不过小米 CEO 雷军曾表示,小米 2 的成本为人民币 2,350 元,只有卖到 300 万部以上才有机会赚钱。但是国内的报章《南方日报》报导指,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获得相关人士爆料,小米 2 的硬件成本不超过人民币 1,200 元,并且还是现货成本,两个月后的期货成本只会更低。

之前外界就对小米??的利润问题提出过质疑。360 董事长周鸿祎两个月前在其微博中表示,小米手机每部利润高达人民币 700-800 元。此外,还有媒体从平台、组装、零部件、物流售后各环节进行拆解,估计小??米 1 的税后硬件成本约为人民币 1,358 元,利润为人民币 600多元。

北斗星手机网董事长谭文胜认为,小米的销售模式是越过中间渠道商,手机从工厂出货后直接向用户出售。“同样的价格,雷军却把利润空间都留给自己了,小米手机存在着暴利。”

而李易并则并不赞同 “暴利说”,他认为手机行业不存在 “暴利”,利润空间是由其市场地位决定的。

早在今年初雷军曾表示未来 3 至 5 年内小米公司将不关注盈利。高调营销的雷军可谓是很低调,一直坚称零利润甚至略微亏损;直至今年 6月底雷军才承认目前每部小米手机的利润能达到人民币 200 元。

小编觉得,亏本的生意没人做,但是赚的多与少,在这个竞争炽热的智能手机市场能作出这个超高性价比的决定相信不易,又没有証据显示小米与其他手机品牌合谋订价垄断市场,加上这是 "愿者上钓",能赚到钱只可说是他的才智过人 – 如果小米这规格是暴利的话,其他国际品牌的利润又是甚么呢?我们有必要付钱给他们卖广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