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榜”一直是游戏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已经成为了多数游戏上线后的刚需。曾有报道称,对于中小CP来说刷榜的性价比更高、效果来的更快,相比买IP、找明星代言更具实用性。也有业内人士称表示,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刷,甚至一些大的渠道还会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对接刷榜冲榜的工作。

那么,对于已经成为刚需、成为产业链“刷榜”,游戏人又该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是理解并认同这是游戏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还是应该维护游戏行业生态平衡,对这种行为加以干预?就此,记者对游戏行业内大佬进行了采访。

媒聊正事 自High即将结束2016手游刷榜已死  (1)

大企业、大制作也刷榜

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游戏行业资人士告诉记者,不仅是小的公司在刷,很多我们熟知的企业、力推的游戏也在刷,这种刷榜一般在上线后持续3-7天,等数据模型出来之后就有了更完整的刷榜模式。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刷榜行为严重破坏了游戏生态平衡,也在无形中增大了发行推广产品的成本。不过刷榜到目前来看,意义越来越小,因为玩家不会单纯因为榜单排名去“长期”体验一款游戏,刷榜虽然会影响到一批“蝗虫”类玩家,但并不能深远的影响游戏寿命。

刷榜也许只是企业的自High

与之有相同看法的谷得游戏联合创始人兼制作人雷斯林这样告诉记者,“刷畅销的不评论,刷付费榜的,你看有哪个产品收入能维持的?基本上每两星期换一批产品。”他表示,即使游戏被刷上榜单,也不能保证玩家不流失。这种行为其实更多的是企业的自High,当企业花几百万做出产品之后,也不差再花个几万块冒个泡。大部分的心态是,赌一下,看看有没机会。

“当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寻求推荐的机会,刷榜算是一些生存手段了。”雷斯林说。“不过谷得不考虑刷榜,我们制作的所有产品,都是以产品的质量、创意为最先考虑,会以是否能有机会拿到苹果推荐作为评判第一标准,而不是收入了。”

媒聊正事 自High即将结束2016手游刷榜已死  (2)

刷榜蒙蔽了企业自身的缺陷

面对记者的提问,狐狸助手负责人张业给出了几个反问句,“一些中型厂商比较喜欢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没有强IP、游戏评级低的劣势。没有爆款自己制造爆款,势必只是昙花一现,忽视了对游戏本身品质上的提升,靠刷榜爬升上去的游戏怎么稳定留存?怎么保证付费率?怎么提升用户活跃?”

张业认为,“刷榜”这个词只能说即将淘汰,不单单指从技术上屏蔽这种作弊方法。从市场上来说也会被淘汰,因为刷榜本身就是涉嫌虚假交易的行为,会受到政府部门的查处。

“刷榜这种行为不但破坏了行业的公平性,还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应用下架、更甚身败名裂都有可能。”张业说。

张业表示,现在各各市场也加大了对刷榜的操作难度、查出后的处罚力度。行业应该更多的去鼓励开发者去提升游戏、应用本身的质量。同时张业提醒这些刷榜企业,现在虽然面对的是大厂割据下巨大生存压力,但不能忽视了游戏本身的品质。如果过度依赖刷榜,游戏本身就不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没有足够强的自主造血能力,还要强行刷榜,你的团队还会对产品质量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吗?

媒聊正事后记

在采访之前,小编本以为对于这种已经成为潜规则的“刷榜”行为,或许大佬都应该给予一部分认同,或者是一丁点理解。采访之后才明白,这种违规行为本身就是不容存在的,即使产业链再成熟,技术再完善,也并不能讨好真正用心做游戏的企业,即使用这种手段上榜,也不能博得业界的认可。小编认为,这种“不走寻常路" 的行为最终将成为企业为自己挖下的陷阱,不仅留不住玩家,也留不住人心。